乘联会合并牌照是什么意思?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向媒体表示:
乘联会已经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合并牌照的建议,预计未来两年可能成为现实。
崔东树的观点是认为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存在较强的歧视性,扭曲了汽车行业的自然发展,个别地方甚至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而推出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出行规则;比如个别城市的新能源汽车不限行,可以免费获得汽车号牌,而燃油车则要区分日期来出行,蓝色号牌也是要付出较高代价来购买的。
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是真的存在歧视性吗?
个人认为不应当如此解读。
因为汽车电动化是国家战略规划,资本又有着特殊的天性,如果不通过一些手段来激活市场用户的话,行业技术变革也就无从谈起。
汽车电动化是有必要性的,首先是燃油车所消耗的石油资源非可再生资源,而中国又是汽车保有量最大的新兴工业国家;国内的石油产能无法满足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的巨大消耗,汽车所消耗的石油接近七成是依靠进口的。这就无从谈起能源安全,甚至连战略石油储备一度都是捉襟见肘;重点在于实际控制油价的是西方世界,如果不能实现能源自由的话,未来就无从谈起。
所以寻找一种替代的可再生能源是必要的,而以目前的科技等级来看,只有电能可以作为替代能源。
于是汽车电动化就不再是一个单一行业的技术变革,是关乎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的基础之一。
乘联会合并牌照怎么办?
在 2 月底,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已经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合并牌照的建议,预计两年内可能成为现实。
虽然就短短的 2 句话,但如果为真,那对电车来说堪称是毁灭性的打击。
国内新能源车市场能有今天的成绩,除了厂商的努力,更多来自于国家的大力扶持。
不仅免征购置税,提供新能源国补,甚至还给电车发放“免费绿牌”,在老狐看来,没有绿牌就没有今天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就以限牌城市广州为例,老狐毕业没多久就开始了普通指标摇号,可摇了整整 7 年,从少年摇到大叔,历经了无数的利好,车牌指标依旧岁月静好,不给一丝丝的机会。
想要拥有它要么焦灼苦等,要么花上巨资拿下(最高 6 万+),虽然也能选择节能蓝牌,但混动车型多出的几万车价,足够竞价跟加好几年的油了,怎么看都不算让人满意的选择。
然而电车不仅享有巨额补贴,还能免费直上粤 A 绿牌,叠加蹭蹭上涨的油价,有购车需求的用户很难不把电车放入自己的备选方案。
说个题外话,限牌是为了控制机动车数量,达到治堵的目的,所以限制蓝牌能理解,但电车卖多少就上多少的粤 A 绿牌,过完年的广州到处都塞成狗,难道电车就不是车,在路上就不会添堵?(单纯发发牢骚...)
受益于全方位的保障,国产电车销量在每个节点都在突破自己的历史,不断攀登高峰,但这一切是建立在牺牲油车前提下的,油车在新能源车补贴中节节败退,销量暴跌库存达到历史最值。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2 年燃油车全年零售 1486.8 万辆,同比减少 230.2 万辆,新能源零售 567.4 万辆,同比净增 268.7 万辆。
可以说,电车跟燃油车间是零和博弈,市场只有这么大,两者注定只能活一个。
也怪不得,湖北东风要开启自杀性的降价大战,再不卖车,命都没了,还谈什么赚钱。
理性的朋友看到这会说,虽然油车历史很悠久,但它没人买是历史的选择,怪不得电车,只能自己认命!
如果两者公平竞争那这句话很有道理,但偏偏电车就是靠吸油车的血长大的,现在过河拆桥真的不太合理。
电车销量高,除了上绿牌,大家也很看中它的使用成本,毕竟充电跟加油比起来,简直像不要钱似的,叠加各种优惠,优越感不要太强。
反观油车,不仅要加死贵的油,而且这油价里,有 45% 是税费,包含消费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税等税种,也就是油车承担了原本电车需要缴纳的税费,一直在用油费供养着天之骄子电车。
放在以前,电车销量还没油车的零头,油车能很轻松的覆盖掉它们,但现在油车都自身难保的时候,电车还要啃油车的老就过分了。
2022 年新能源市场渗透率达到 27.6%,2023 年预计达 36%,超过三分之一都是电车,也意味着电车在中国已经从襁褓婴儿成长为意气风发的少年了,也是时候要考虑让他们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了。
所以,前面提到的乘联会取消绿牌建议,是必须要提上日程的议题,任何一个需要长时间补贴的市场,都不会是健康的市场,哪怕能发展起来,也注定是畸形的,毫无竞争力可言,电车行业不可能拥有持续进步与发展的动力。
而油车也需要一个与电车相对公平竞争的环境,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汽车市场的整体发展。
就目前来看,电车市场的特殊优惠政策,已经处于逐步收紧的状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