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是时候给旅游企业发钱了!再不救可能真的就晚了

2022-05-07 14:44:29 来源:旅界

发钱,保就业,再不救可能真的就晚了。

消费券不是万能神药

最近,云南又连发了3天文旅消费券,阵势搞得很大,云南当地文旅业者对此却反响平平。

原因有二:

其一是,这次云南发的消费券大多为满减类型的,而2020年疫情初期,云南发放的代金券大多可以直接当钱花,反差明显,被业内认为诚意略显不足。

比方说,对于此次云南发放的加油券,用户需要根据领券指引,在“游云南”平台上进行景区预约或者购买文旅产品,才可以一次性领用价值100元的加油券。

其二是,当下云南的主要客源地上海、北京等地疫情封控升级,严厉程度为近三年之最。

出行需求端瓶子口被人为堵上了,消费券也就沦为了本省人的福利券,对长线旅游的刺激几乎没有,这可能和云南政府发放文旅消费券的初衷有些相悖。

当然,发了总比不发强。

文旅消费券对云南省内旅游的循环还是有一定帮扶促进作用的,但云南本省消费能力还是有限,主要客源地昆明这两天也发布了“非必要不离昆”等一系列政策,文旅消费券想在短期内发挥作用,挺难。

事实上,疫情以来,发放消费券促进消费已经成为政府常规刺激经济的手段,据旅界不完全统计,2020年3月至2021年11月,全国有上百个地(市、县)先后实施了超500轮消费券计划。

仅今年五一前,贵州等多地政府陆续出台了相关发放文旅消费券的政策。只不过,打鸡血招数用多了,消费者阈值也越来越高。这本身就是个死循环,下一步恐怕要发现金才能让大家打起十二分精神。

实质上,一些国家、地区的确是这么做的。

比方说,从2020年4月发到2021年9月,有超过3900万个美国家庭领到过每人每月500到2100美元不等的补助;再比方说,仅仅三、四月份,香港政府开启了直升机撒钱模式,给每人发了1万港元消费券(可以直接当钱花),预计惠及660万人。

行业艰难时期,任何国家政府都不会见死不救,就像这次云南政府发文旅消费券也咬牙拿出了2个亿。

但我们不妨换个思路,补贴肯定是要补贴的,问题在于现在出行需求端受到了强烈抑制,就是把钱送到消费者口袋里,出不来的游客还是出不来。

那这笔钱或者更多的钱用来对供给端补血,让中小微酒店、民宿、旅行社、景区们活下去,似乎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毕竟疫情中背负着高额人力薪资成本的是他们,承担房屋租金、水电、物业的是他们,受疫情煎熬困坐愁城的还是他们,无论发放消费券抑或直接补贴,帮业者挺过这段最难的时间才是最终目的。

我们不能为了虚无缥缈的0,去牺牲更多的1,这就是所谓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钱一定要花在刀刃上。

钱,怎么发?

前两天,我和一个在大理古城里开酒店的朋友喝茶,他的酒店开业了五年,有着几十号员工,疫情前,赚不了什么钱却足够保证酒店自负盈亏。

疫情后,眼见外地客源越来越少,酒店开始每月入不敷出。这一次,他说了实话:酒店现金流还有两个月,过了夏天再找不到钱,距离关门就不远了。

同为创业者,我当然知道这个数字的严峻性,不由得聊到前段时间很多酒店、旅行社行业组织纷纷在请援呼吁。

对此,朋友抛出一个简单直接的观点:当下这个时间节骨眼,由于收入很低,所以减税、降费并没有什么实际卵用,目前酒店业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力,减社保比较实际,不然也就只能裁员了。

朋友觉得这几年下来蛮对不起员工的,很多人从开业一直跟到现在,但房子、车子都抵押了,更多办法他确实没有。

裁员后,酒店还是要关门,而现在市面上的接盘侠越来越少,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想退又不能退的尴尬局面。

归根结底,这两年,我们听多了“挺下去”的鸡汤,现实是,两年半了,大部分中小旅游企业主早已弹尽粮绝。

所以,有没有一种能让这些中小旅游企业业者活下去且不裁员的办法?当然有,无它,唯发钱尔。

旅界观察到,国外不乏刺激旅游消费政策的成功案例,其中多将“发钱”作为扶持中小旅游企业的核心政策选项。

身边有个朋友在葡萄牙里斯本开了家地接社,疫情进入第三年,他唯一的感慨是“在很多国人眼中,葡萄牙这么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国家,钱,他是真敢发呀。”

我们不谈宏观方针,只看微观上葡萄牙对旅游企业的扶持:

2020年3月,疫情以来,葡萄牙政府发布了一条法令:不管公司、个人的贷款连本带息都暂时不用还了,包括房贷、车贷、公司贷,偿付贷款的期限一直延续到2021年的6月,这十几个月给予了葡萄牙旅游企业极大的缓冲时间。

其次,所有因为疫情导致不能营业的葡萄牙旅游企业,人员工资全部转由社保局来发放,但是政府也是有条件的:在这期间,企业不能裁员,这代表葡萄牙旅行社、酒店、景区、邮轮公司等受疫情重创的旅游相关企业没有了人员工资成本。

葡萄牙海蚀溶洞Benagil Cave

除此之外,葡萄牙旅游局给合法注册的所有酒店、民宿、旅行社、包车旅游的公司一年一次现金补贴,具体补贴金额按照企业人工数,最低也在1万欧元左右。

疫情两年,葡萄牙总计发放了两次补贴,今年夏季葡萄牙住宿业预订情况接近120%,既然旅游业恢复正常运转,政府这笔现金补贴自然就省下了。

一叶知秋,在一些经济效益更好的国家,比如美国,更是把“不裁员,就发钱”这一招玩得炉火纯青。

疫情开始以来,美国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含旅游企业),只要不裁员、不关门,直接给最高1000万美元的贷款,利息1%,10年后再还。

同时,政府替企业免费垫付最长8周,最高10万美元的房租水电费,这些都是保就业,救市场的雷霆手段。

发钱,不是为了虚假繁荣,而是为了让那些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旅游企业活下去,也只有他们活下去,旅游企业员工才能过上有保障的生活,老板也不会为了生存殚精竭虑,为国家未来创造更多GDP。

这或许应了桔子酒店创始人吴海当年的那句话,“我不懂高深理论,我就懂没钱就发不了工资员工就会失业,员工都失业国家经济就完了,经济完了老百姓就没法过幸福生活,就没法完成中国梦了。”

为什么要救旅游业?

上海的封控进入第五周之际,中国经济和市场面临一系列挑战。

中国股市创两年多来最大单日跌幅,失守3000点,人民币创2020年底以来新低。具体到旅游行业,五一黄金周临近,却没有哪个业者敢对业绩抱太大期待。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新一轮疫情爆发以来,全域静态管理、一例封城等措施迅速扩大,大规模阻断了交通运输和游客通道。

另一方面则是就业压力加剧。疫情叠加行业整治之下,中国结构性失业压力加剧,今年3月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跳升至5.8%;其中16-24岁青年人口失业率达到16.0%、处于2018年以来同期新高,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6.0%、创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新高。

由此,我们又要谈到旅游业,在疫情前的2019年,旅游业承载了国内大量的就业人口。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旅游就业超1亿人(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87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31%,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

这个数字是非常可观的,倘若危如累卵的旅游行业不能进一步稳就业,势必进一步拖累中国经济增长。

所以,如果发钱或者补贴,其实最好就是现在,等到大部分中小微旅游企业关门了,任何神仙政策也就没什么用了。

毕竟,这段时间对中小微旅游企业主来说是非常难过的。由于疫情防控严格,复工遥遥无期,很多企业都停摆,没有收入,开销却没停,账上的现金流很快就会枯竭。

有统计说有近三分之一的小微旅游企业,如果没有收入进账的话,账面资金只能支撑2个月。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夏天之后会迎来一波小微旅游企业的倒闭潮。

同时,大中型旅游企业没有这样迫在眉睫的现金流压力,破产倒闭的风险没有小微企业那么大,但在经济困难、对未来预期看淡的大背景下,裁员将会成为不得已的举动。

对于那些在大中型旅游企业工作的人来说,失业将会成为他们最大的恐惧,这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一种常态。

国内经济链条一环扣一环,其实救救他们,也是在挽救我们自身。

否则,你们如何想象占国内10%人口的旅游从业者被其他行业全部吸纳?即使能做到,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的国内旅游业成果也会灰飞烟灭,其他行业会内卷到爆炸。

三年了,也确实该给旅游企业一些更有力的支持了,给这个疫情中受创最严重且没有之一的行业发钱或者放低贷款门槛,帮他们渡过难关,这是一个可选项。

关键词: 越来越少 万美元的 其他行业

热门推荐